回首頁
e-mail
咋觸集撲浪

2007年10月24日 星期三

已無戒治必要之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患者,重新入所戒治

書面質詢
案由:本院李復甸委員,鑑於現行戒治處分執行條例,將「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作為拒絕進入戒治所原因之規定刪除,有可能造成已無戒治必要之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患者,重新入所戒治而造成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患者,不但造成其心理上之創傷,亦等同變相的自由刑,失去戒治治療毒品施用者之目的。特向行政院提出書面質詢。
說明:
一、 民國(下同)96年3月2日修正前之戒治處分執行條例(下稱修正前條文)故依當時修正前條文之第7條第1項第1款規定:「受戒治人入所時,應行健康檢查,有左列情形之一者,應拒絕入所:一、罹法定傳染病、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或其他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指定之傳染病者。」96年3月2日修正施行之戒治處分執行條例第7條第1項第1款(下稱修正後條文),將「罹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作為拒絕戒治之規定刪除,故依據戒治處分執行條例第7條第3項之規定,原被拒絕入戒治所戒治之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患者,則需依法院之確定戒治裁定,入戒治所繼續執行。
二、 毒品勒戒戒治依據毒品危害防治條例,本為一連續的治療程序,先由勒戒程序治療毒品施用者對毒品之依賴,若勒戒程序無法斷絕毒癮,再經檢察官聲請由法院裁定入戒治所戒治,戒除毒品施用者心理對毒品之依賴。綜觀現行法制對毒品治療之程序,為一連貫之時間順序,各階段環環相扣,勒戒完成後之勒戒報告,可以判斷毒品施用人是否需要戒治。然在拒絕入戒治所戒治之情形,拒絕入所戒治之原因消滅時間長短不一,毒品施用人是否仍有戒治之必要,亦不盡相同,能否依勒戒完畢後之評估報告,作為毒品施用人需戒治之根據,則有可議之處,因此,法院憑勒戒評估報告所為之戒治裁定,其妥適性即生疑問。戒治之目的在於治療不在處罰,性質上屬保安處分之一種,使毒品施用人戒除毒癮,毒品施用人無毒癮時則無須戒治,修正後條文,不再拒絕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患者入戒治所戒治,原先無須入所戒治者,亦需入所戒治,雖增設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患者之入場機制,惟對無須戒治之人,卻未有退場機制,變相成為對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患者之自由刑,與戒治之目的完全不符合,實有確認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患者之毒品施用人,免予戒治之退場機制,方可讓需要治療之人,受完整之戒治,無須受戒治之人,則繼續其生活。
三、 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患者之身分需要保密,方能使其適當融入正常之生活,建立正常之社會關係,然面對如此世紀絕症,世人不免誤解,使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患者甚至不敢對家人坦白,現行以通知方式通知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患者之毒品施用人到案執行,實不顧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患者特殊身份,執行手段粗糙,不符合比例原則之要求。
四、 綜上,相關機關應對上開事項,進行檢討,以維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患者之權益。

相關資料請參閱:立法委員李復甸教授部落格http://fuldali.blogspot.co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