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e-mail
咋觸集撲浪

2007年2月1日 星期四

捨正路而不由

日昨爭論多時的兩岸跨黨派小組終於召開第一次會議開始運作。在熱鬧之餘,究竟這個小組有何功能?其代表性如何?仍為社會大眾所深切質疑。
此一小組既名為跨黨派,自應以政黨人士為主,但是細察名單來自政黨之代表包括為國親兩黨保留之四個位次在內,仍不足全體人員之半數,何言跨黨?非屬政黨之代表,且又未見其專長之分工。僅見養雞大王、畫家、醫師等人,卻少見專精公法之人士。雖有二位法界人士,專長亦與兩岸關係或國際法有間。既不能在身份上出具代表,有無法在功能上有以獻替。兩岸跨黨派小組成立之正當性即已欠缺,遑論其存在之法律依據矣。
小組之召集人李遠哲先生在開幕致詞時,已明確指出「目前統一的社會基礎在台灣其實是非常薄弱的」。既然已有了結論,又何勞小組再形成「共識」呢?目前政府就大陸工作,已有完整的體系存在。政策之形成出自國統會,政策之推動在於陸委會,工作之執行委諸海基會。三者層層節制,且受立法院監督,已成一完備之體系。並無必要在現行制度之外,再行創設新機構。退萬步而言,只要調整國統會之成員,或增加民意聽證會,便可達成跨黨派小組之全部目的。陳水扁先生雖說「跨黨派小組與國統會的功能並行不悖,兩機構同時存在。」然而除了架空國統會外,我們實在看不出兩者並存的必要。
所謂「治大國若烹小鮮」,一個國家的進步奠基於長治久安,而非時時翻求更易。阿扁不時提醒大家「新路上手」,但「捨正路而不由,放其心而不知求。」正是扁政府的困境。

(本文作者李復甸為世新大學法律系教授兼法學院院長)

沒有留言: